地处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拱墅区以运河保护为轴心 10月1日,运河小河直街和桥西古街修缮一新,相继开街。众多游人乘车或坐船,到杭州拱墅区运河两岸浏览古街景色。面对本色古建筑群落,人们感慨:“古运河的味道又回来了”。 曾几何时,老房子遭拆除,仿古街不伦不类;昔日繁华码头不见踪迹,徒留“文物保护单位”空壳……这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不少地区曾经遭遇的命运。 为了不让这一幕重演,地处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拱墅区以运河保护为轴心,注重还原沿线居民生活景观,不仅重现“老运河”原汁原味,改善居民生活质量,还提升区域文化品质和综合竞争力。 静谧安详的古巷街道,灰墙黛瓦的江南小楼,古朴风凉的青石板路,老石桥边的长堤绿柳……望着整治修缮后的桥西历史保护街区,家住吉祥寺弄、因街区改造而暂时迁离的高钫迫不及待地想搬回来,运河两岸,像他这样故土难离的“老运河”不在少数。 游人韩小姐则感慨道:“我们游览运河,不是单纯看一条河或河边建筑,更重要的是体会运河边人们的生活状态。”“这些才让我们最感兴趣,也最感染我们、最感动我们。” 其实,运河远非一条水道那么简单。离开人们的传统聚居,它的保护层次就不完善。据了解,大运河沿线历史城镇保存的文化遗产正日渐减少。与此相对,数量可观的重建、复建或仿古商业项目与日俱增。 挖掘历史文化遗存作为城市“有机更新”的内在推手,保护运河两岸的原生态、原居民、原文化,让运河文化在发展中延续和弘扬,不仅是专家们的急切呐喊,也是拱墅区政府多年思考和实践的课题。 “修旧如旧,”拱宸桥旧城改造指挥部的汪宝焕说,“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对运河进行最大限度的原样恢复。”运河景观恢复过程中,为重现运河的古风,所有建筑坚持“能修不拆”原则,拆下来的木头等原材料“能利用的都要充分利用”,新建楼阁也保持原有建筑的标准和风格。 除了最大限度尊重和保留民居的历史风貌,拱墅区还让部分原住居民回迁运河两岸,以真实还原运河文化,保留运河活的灵魂。 小河直街是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二期工程首批重点项目之一,规划之初就定位为以居住为主,同时发展小型商业,形成特色民俗一条街。整个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住宅面积将占80%。 桥西历史保护街区项目涉及搬迁1112户,改造后将有300多户居民回迁。拱宸桥上,原住民王先生说,他天天来看施工进程,“真没想到我还能继续住在运河边。现在环境好起来了,我们盼着能够早点搬回来。” 随着运河保护项目推进,运河水清了,运河“魂”活了,运河文化品质和区域竞争力提高了。招商引资与日俱增,产业结构日趋优化,文创产业迅速繁荣……一切都在看似不经意间水到渠成。 2002年至今,中国石化、法国欧尚等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拱墅,以景观带动、商贸为主的运河经济圈悄然显现。乐富·智汇园、A8艺术公社、唐尚433和旅游文化创意园5个产业园初具规模。据初步估算,这些园区今年总产值将突破10亿元。 拱墅区区长许明认为,企业青睐拱墅,与古运河历史、运河两岸文化积淀以及运河的整治、开发和保护有着直接因果关联。 下一步,拱墅区将利用长征化工厂、富义仓、小河直街等工业遗存和历史街区将近2万平方米,改用于文化创意产业。拱墅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总面积预计2至3年后将超过20万平方米。
|